近日,英國曲棍球女隊隊長,2016年奧運會金牌得主丹森-班斯特宣布因為腦震蕩的影響而退役。雖然此時距離東京奧運會的開幕只有5個月不到的時間。但丹森-班斯特表示:“在過去的17個月中,頭部的傷病一直困擾著我,讓我意識到,我已經不可能再成為職業的運動員了。在此我將結束我的職業生涯。”

在很多人看來,運動員有著強壯的體格,他們每天都在鍛煉身體,過著平常人眼中健康的生活。但實際上運動員的身體構造和普通人并沒有太多的區別。而因為職業的需要,運動員們還需要在賽場上一次次的挑戰自己的極限。雖然他們也有著更科學,更完善的醫療和康復技術,但不可否認的是,運動員們身體承受的負荷依然遠超普通人。這也讓很多運動員飽受傷病困擾,最終在黃金年齡退役。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球迷所熟悉的姚明,在以狀元簽身份進入NBA后,姚明8次入選全明星陣容,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體育明星。但因為長期訓練和比賽造成的傷病,姚明在職業生涯的最后兩年中因為傷病的原因出場寥寥,2010年,正處在職業生涯黃金年齡的姚明僅僅出戰5場比賽,總時間只有92分鐘。

最終姚明不得不在2011年宣布退役。而就在這個賽季,和他同歲,也是同一年進入NBA的卡隆-巴特勒跟隨小牛隊(現獨行俠)拿到了自己職業生涯唯一一個NBA冠軍。
如果說籃球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運動,球員因傷退役并不算新聞,那當時和姚明齊名的,中國體育圈的另一張名片—飛人劉翔的退役更讓人唏噓不已。

從后來公布的消息來看,其實早在2008年初,劉翔的腳踝就出現了傷情,但為了趕上2008年奧運會,劉翔沒有選擇做手術,而是保守治療依然堅持訓練。這才有了他在奧運會上的第一次退賽。而在2012年奧運會上,劉翔在賽場上跟腱斷裂再次退賽,這也導致了他在2015年的黯然退役。即使是打破了世界紀錄的中國飛人,也跨不過傷病這道坎。
而在國際賽場上,運動員身上發生的傷病更是屢見不鮮,很多傷病甚至不是在運動對抗狀態下造成的。在2010年,35歲的貝克漢姆在無對抗狀態下意外跟腱斷裂,直接錯過了職業生涯參加最后一次世界杯的機會。當時小貝哭著離場的鏡頭依然歷歷在目。究其原因,還是運動員職業生涯中的超負荷運動,讓身體無法承受。

而羅納爾多在2002年之后頻繁受傷,再也無法重現當年“外星人”級別的表演,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大羅從16歲就開始參加成人比賽,不到22歲已經參加近250場正式比賽。而1997年,大羅一共參加了80場比賽。高強度的比賽和訓練最終讓大羅的身體不堪重負,這才有了后來的一次次大傷。
如何避免傷病是所有運動員的難題,所幸隨著科學技術和醫學的發展,運動員們有越來越多的方法去應對傷病。還有5個月不到東京奧運會就將開幕,也希望運動員們能遠離傷病,在賽場上為觀眾們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和最精彩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