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農產品、生活用品、電子產品等等,明星代言、網紅直播,如今,網上帶貨直播熱潮正在興起,但體育類的網上直播帶貨并不常見。

跟帶貨主播們比,體育明星們帶貨有著得天獨厚甚至讓網紅們都羨慕嫉妒恨的優勢,那就是一呼百應甚至一呼千萬應的人氣和流量。
前些天,一則體育明星直播帶貨的消息刷了屏,張繼科、馬布里、潘曉婷、陳一冰等人均跨界當了帶貨主播。體育明星們直播聊些什么?又帶了那些貨?效果怎么樣呢?

馬布里率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作為前北京首鋼功勛外援,三次帶隊拿到CBA總冠軍的馬布里“馬政委”化身“馬主播”,今年在某電商平臺獻上了自己的帶貨首秀,一個小時直播過程中,馬布里先是跟觀眾聊聊NBA往事,從喬丹到科比再到詹姆斯……順帶推銷一下自己的旗下的籃球。最終斬獲約2.1萬人在線觀看,帶貨158件。

當然了,不是所有體育明星都有自己的品牌的,而且只賣體育用品,品種單一,銷量也可能不太好。國乒男神張繼科的帶貨就顯得“聰明”一些。自知嘴皮子不夠溜,那我就不多說了,說的事兒交給專業主播,我就來點擅長的,比如說打打平底鍋乒乓,既能炫技,又能把平底鍋推銷出去,一舉兩得。
疫情抑制了各類消費,體育消費也無法獨善其身。沒有賽事可看,體育迷們倒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和偶像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而還有一些主播,他們不是運動員,而是運動品牌的CEO。

知名運動品牌匹克CEO許志華就是其中之一,過去一個月他先后在天貓和抖音完成直播首秀,并取得了1小時帶貨500萬元的驕人成績。作為中國運動品牌中首個開啟直播帶貨的CEO,許志華這一舉動引發行業關注。
與體育圈其他電商直播試水相比,許志華直播帶貨最大特點在于產品和主播IP的深度捆綁,這對于持續構筑私域流量池,實現品牌長期營銷價值意義非凡。

邀請李佳琦、薇婭這樣的大流量明星主播固然對提升銷量作用明顯,但數額不菲的坑位費或傭金會給品牌帶來不小的壓力,加之他們以賣貨為第一要務,對品牌營銷缺乏長遠和系統規劃,很難講好品牌故事,培育起真正對產品有認同的粉絲,與他們進行走心的溝通,讓產品真正滲入消費者的心智。
相比之下,匹克等體育品牌乘著電商直播大潮采取品牌與創始人雙IP營銷模式,更加穩妥和可持續。CEO的IP塑造是一個低成本,風險低的營銷手段,但同時能夠給品牌可靠的增益效果。基于品牌方過硬的產品基本功和極具個人風格的CEO形象,可以收獲粉絲的雙重信賴,建立品牌與消費者良好的交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