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項改革,是將原有的省級籃球協會會員單位更進一步的推行深化,發展出更多的民間公益性機構和個人組織,來壯大中國籃球的分支機構,發展全民籃球。
全民籃球,一直是中國籃協主席姚明上任后最希望做成的事情。為了發展全民籃球,姚明做了很多努力。2018年,姚明就提出了“小籃球”計劃,旨在通過小籃球,讓孩子對籃球產生興趣,先進入籃球的門檻,再慢慢得到提升,最后挑選其中優秀的苗子作為中國籃球未來的的儲備人才。
根據中國籃協統計,截止到去年底 ,已經有超過12萬名6-12歲的孩子注冊,“小籃球”計劃正在穩步推行中,全民籃球的期望也將會在新的一代人中成為現實。

第二項改革,是將原本的治理架構進行調整,開始改組架構。
按照原來的《中國籃球協會章程》,中國籃協的治理架構包括會員大會、理事會、主席辦公會、秘書處、專項委員會五個層級。
現在改組后治理框架成了3個層級,分別為會員代表大會、執委會和秘書處,裁撤掉了主席辦公會和專項執委會,并把原來的理事會改組成為了執委會。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極大的增加中國籃協的工作效率,減少處理問題時內部產生的推諉和拖沓,做到權責劃分明確,避免人浮于事的情況出現。

第三項改革,則是對執委會(原理事會)的人數進行了嚴格規定。
原本籃協理事會成員接近70名,但現在新的《中國籃球協會章程》中,規定了從理事會轉變而來的執委會的人數不能高于11人,這也就意味著,姚明直接讓59人下了崗,這其中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都被姚明大刀闊斧的斬斷,魄力了得。
這么做的最大好處和第二項改革一樣,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像中國足球那樣,因為執行機構人數過多過于臃腫,導致有事情后大家互相推諉從而拉低中國籃協的整體工作效率,現在11人制的精簡執委會,會讓職責能落實到每一個人頭上。

除此之外,由姚明提出的,聘任非籃球人士涂猛擔任中國籃球協會秘書長的提議也獲得了全票通過。出生于1962年的涂猛現年58歲,此前一直是在青基金會任職,和姚明私交甚篤。

本次姚明“舉賢不避親,舉親不避嫌”的舉動,和新《中國籃球協會章程》獲得與會代表全票通過的結果,證明了在2019年男籃世界杯的折戟后,姚明并沒有像網上傳言的那般失去信任,本次籃協改革,也證明了姚明并沒有在一次失利后便投鼠忌器,不敢動作,反而開始準備下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對于中國籃球來說,這是極大的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