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日,本年度中國足壇第三個國際轉會窗正式開啟。特殊環境與特殊賽制下,此次轉會窗口的開啟,對于不少中超球隊來說,是決定球隊戰績的重要轉折點。高拉特是否會在9月份回歸?恒大足校球員吳俊杰是否有機會留洋……這些謎底都將在9月30日前逐一揭曉。

在一切都是未知的前提下,且先來看看剛剛結束的日本轉會窗。日本轉會窗從2020年7月31日持續至8月28日,其中——
8月18日,日本國腳前鋒鈴木武藏正式加盟比甲升班馬比爾肖特,轉會費高達150萬歐元;
8月17日,德乙漢諾威96正式宣布,東京FC右后衛室屋成以自由轉會的方式正式加盟球隊,雙方簽約至2023年;
8月24日,浦和紅鉆官方宣布,兩名巴西外援法布里西奧和毛里西奧租借加盟葡超波爾蒂芒尼斯,時間截止至明年6月30日。

日本足球長期領跑亞洲,發展之路坎坷卻又不失理智,得益于日本足協的良好組織能力,且國內注重足球才俊的培養,常年向歐洲大陸輸送大量本土優秀球員,日本足壇朝著自己既定目標堅實前行。

地位上,常年領跑亞洲足壇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J聯賽成立之前,日本足球參與者屈指可數。日本國奧隊雖在1968年奧運會上獲得了銅牌,但民眾對足球的興趣并沒有因此而升溫,一直把足球當作一項業余運動。90年代初期,日本國民隊在FIFA世界排名一直處于低位中掙扎,體育場搖搖欲墜,幾乎無人關注。

直至1991年11月,日足聯宣布成立日本職業足球聯盟,從那一刻起一切都改變了,一個癡迷于棒球的國家,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世界足壇的國際排名激增,且每場比賽的平均觀眾人數接近20,000。
從歷史上看,日本一直在為推動亞洲足球運動做著卓越貢獻,大量本土優秀球員有機會去挑戰更高的平臺,且大多數球員能夠穩坐五大聯賽主力之位,這要歸功于日本國民對于足球這項運動的重視程度,也與其足協的良好組織有關。

經濟上,不盲目消費,不急于求成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日本足球獲得了長期投資的回報,J聯賽為日本球迷提供了本土化的選擇及多元化的競爭方式,無需前往歐洲就可以為球員提供晉升的現實途徑。還有一個事實,J聯賽為許多亞洲人提供了證明自己價值的平臺,這是亞洲足球合作繁榮的縮影,同時也在為整個亞洲足壇體系指明著方向。
就在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運營時,一場金融危機的出現對日本足球造成威脅。上世紀90年代末,受經濟危機沖擊,日本足球聯賽的發展受到了全方位的影響,俱樂部投資銳減,球迷也大批量流失。為了給日本足球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日本足球開始借鑒國外高水平聯賽的經營模式,鼓勵職業俱樂部與學校、小俱樂部進行合作,推廣青少年足球運動的發展,同時吸引球迷回歸。
事實證明,這的確解決了日本足球過去的危機,如今,J1和J2聯賽共有40家職業俱樂部,這比當時還多了16家,正是在金融危機的這段時間里,J聯賽證明了聯賽的成功不僅僅依靠大筆交易和引人注目的簽約,更多的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而來的。
日足聯為此開始長遠考慮,制定了全國比賽的計劃,該計劃涉及100家職業俱樂部組成的聯盟,以及2092年贏得世界杯的雄心與愿景。或許這是樂觀的白日夢,日本能否在2092年之前贏得世界杯還有待觀察,但他們正在努力完成100個職業俱樂部的任務。
日本有一句諺語,叫做“短気は損気”(欲速則不達)。這很好的詮釋了日本足球的變革軌跡。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這就是日本足協為其愿景設定了如此漫長時間的原因。

文化上,高中聯賽源遠流長
日本足球仍然保留了自身獨特的傳統,高中足球的興盛就是一個縮影。每年年初,中國足壇會刮起一陣“日本高中足球聯賽”(實名全國高中足球錦標賽)的熱潮。百年的歷史,數萬人的上座率,4000多支球隊,高水平的競技,這無疑讓國人目不暇接,詫愕吃驚。
日本足球具有自身獨特的傳統,以高中足球為主線的發展模式與西歐國家有很大不同。日本長期作為西方陣營一員,并沒有急于求成地步入西歐的現代化足球市場模式,而是一邊維系著高中足球的傳統,一邊進行穩步的改良。這也是目前高中足球與俱樂部青訓雙軌制并存的原因。

不同于歐洲的職業化和市場化模式,日本一直保持了以校園足球為中心的傳統發展模式。以1998年法國世界杯參賽球員的履歷來看,冠軍法國隊的22名球員全部來源于職業俱樂部青訓梯隊,沒有一人來自校園足球。而日本隊的情況完全不同,22名球員中的21位經歷過高中足球,只有1名球員來自俱樂部青訓梯隊。
校園足球的思想、規范、方法自然與西歐的市場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正如日本校園足球中最常見的一個標語——“心、技、體”所表現的那樣,精神層面的修養與人格的塑造被擺在第一位,這也彰顯了日本傳統文化占據著足球領域的核心地位。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