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體育產業被稱為露天金礦,我國體育產業處于自發和過渡階段,無論用品,彩票均勢頭良好,傳媒和廣告、大型賽事、俱樂部投資等方面也在逐漸和體育強國縮小差距,意味著我國體育產業正在面臨轉型。整個產業正處在由過去競技體育主導的舉國體制轉向市場化體育的接駁過程中,而市場化程度的不足制約了行業發展。所以近年來,改革也成為大趨勢。

圖/網絡
8月22日,在成都舉行了《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發展報告(2017-2018)》藍皮書發布儀式。該書旨在進一步完善產業基地發展體系,科學、客觀地呈現了目前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的建設成果,2006年至今,已在全國命名了45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認定了73家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和53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發展報告中涵蓋了所有體育產業基地示范項目,在塑造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品牌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營業收入總額達421.44億元,營業利潤總額達77.4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0.79%和24.88%,平均營業利潤率達到18.38%。
其中,國產品牌的日漸崛起為體育銷售業大大助力。隨著電子體育競技慢慢被大眾認可接受,體育成為企業較好的宣傳載體,在廣州一家越秀越高級電競場籌建中,立志打造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代表著職業聯賽逐漸被大眾歸為體育競技中去,而它在影響力、視覺效應及認知度上具有其他廣告形式不可比擬的競爭優勢,由于示范基地也逐漸成為了城市的名片,體育旅游已逐漸替代了以往的觀光游,登山、滑雪、攀巖、騎馬、漂流、射獵、探險等逐漸被開發出來,“世界飛行者大會”“中國摩托車汽車運動大會”“跳水世界杯”“羽毛球世錦賽”“足球世界杯預選賽”等多種花樣的比賽項目也隨之展開。

雖然中國進入了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但體育產業總體上發展是滯后的 中國的GDP中體育產業的數據和其它國家的數據,差距還是非常大。
從體育產業鏈角度來看,體育競賽和體育健身為上游產業,體育場館、體育傳媒、體育彩票、體育用品以及體育中介等為體育產業的下游及周邊產業,但我國的體育產業正在面臨轉型,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科技和金融將成為體育產業騰飛的翅膀,成為中國夢體育強國的助力器!未來,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各行業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方面將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