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CBA新賽季的開始,優酷視頻備受矚目的頭部綜藝《這!就是灌籃3》也如約而至。
相比于上一季來說變化極大,《灌籃3》不僅更新了賽制,還加入了女領隊元素,更是引入了增強比賽競技性的綁定式球隊運營模式,讓娛樂賽場燃起了更多的火藥味,也多了更多的破圈嘗試。

綜藝+體育,一直都是一座富礦,兩者都擁有百億甚至千億級別的市場,兩者結合看似前景無限,但在實操過程中,如何平衡好兩者很是微妙。
如果娛樂喧賓奪主,會導致體育綜藝和其他綜藝毫無區別,只是多了個體育標簽;如果專業性過強,則會出現曲高和寡,受眾極少的局面。
近些年來,體育綜藝欄目如雨后春筍,比如賽事衍生類的優酷的《這就是世界波》和芒果TV的《火星世界杯》等;體育真人秀類的深圳衛視的《來吧!冠軍》和北京衛視的《跨界冰雪王》等,但除了極少數成功掘金的,大多數體育綜藝欄目良莠不齊,難出爆款,癥結正是難以平衡綜藝性和競技性尺度。

《這!就是灌籃》就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誕生了。
第一季的《這!就是灌籃》絕對是一個爆款,根據其官方微博的信息,這檔節目播放量突破13億,微博主話題閱讀量超過44億,在豆瓣由1.7萬人打出8.0分,并被??怂官I下版權,成功創造了一個大熱的IP。
第一季的大熱,離不開制作方對于娛樂+專業的平衡性的把控,在流量方面,節目組準備了李易峰+周杰倫,在專業方面,則是找來了有過NBA打球經驗的林書豪加上國內頂級后衛郭艾倫,后期更是請來了中國男籃隊長易建聯,以籃球比賽為載體,逐漸摸索出了一系列制造話題和熱度的技能,雖然有著令人詬病的“西游記后傳式回放”等缺點,但最終還是脫穎而出,成為爆款欄目。

到了第二季,《灌籃2》把主要目標瞄準在了球迷身上,更注重專業性,在嘉賓選擇上也只選了一個非籃球迷可能認識的白敬亭,其他四個嘉賓是球員孫悅、教練王仕鵬、NBA球星韋德和尼克楊,不打籃球的人很難認全他們。
在天平失衡之后,《灌籃2》的關注量和口碑極速下滑,在豆瓣僅有超8千人給出了7.9的評分,這也讓制作方痛定思痛。

2020年,因為疫情,體育產業進入了寒冬期,加上歐洲杯、奧運會等大型賽事紛紛延期,很多體育綜藝都被迫撤檔,《灌籃3》能如約而至,給了觀眾很大的驚喜。
更讓觀眾驚喜的,還有一系列全新的變化。
首先,變化最大的就是加入了女領隊。
陳昕葳、金子涵、乃萬、徐藝洋四位現在熾手可熱的花旦加盟節目,為《灌籃3》增加了無數熱搜和大眾粉,這是一個大膽無比的破圈嘗試。

其實《灌籃》前兩季節目就不乏女性的身影,第一季的陳意涵、張曼源,第二季的兩位名校的女籃隊員都有露面,但《灌籃3》推出的領隊制度,讓自帶流量的女團選秀出身的四位小姐姐全程出現在觀眾視野中,極大拓寬了節目受眾。
為了不讓娛樂占據主位,《灌籃3》對于專業性的提升也是巨大的。教練團既有王仕鵬、朱芳雨這樣由球員轉型而來的籃球產業從業者,也有當打之年的CBA球員郭艾倫和話題性非常強的周琦,以此來對標四位女團成員。除此之外,節目里還有演員鄧倫擔任經理人。
在球員構成方面,《灌籃3》打破了前兩期以街籃為主的情況,定下了以專業性更強的CUBA球員為主的主基調,也擯棄了制造街籃和校園籃球對立對決的賣點,開發了“這就是灌籃數位選手(張寧、祝銘震等)進入CBA”的更高立意的賣點。
變是必然的,如果只是延續之前,沒有任何一個節目能夠延續高口碑,《灌籃3》的改變,可能和優酷手握CUBA版權有關,但更大的原因是《灌籃3》想要實現破圈,實現增加受眾甚至成為全民綜藝,實現娛樂性、體育性、潮流性的“大滿貫”的野心。

現在,節目雖然只播了兩期,但已經收割了很多飯圈女孩和籃球直男,對于其他體育綜藝來說,《灌籃3》就是一個行業摸索者,接下來的走勢以及口碑至關重要。這種新模式能否成功?體育綜藝能否走向大眾?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